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。药物治疗通常被作为首选,最初对大部分患者会有效。可供选择的药物有许多种,但真正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却较少。常用药物有抗癫痫药物,如卡马西平、奥卡西平、拉莫三嗪等,这些药对80%以上的患者有效。神经阻滞药物如可乐定、芬太尼和布比卡因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。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、曲马多、强痛定及吗啡,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。其他药物如舒马曲坦及肉毒杆菌毒素2A也有一定效果。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,建议大家一定要慎用这些药物!
当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满意效果,或者有无法接受的副作用,或者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时,应考虑手术治疗。手术方法大体有五种:微血管减压术、神经周围支撕脱术、三叉神经根部环切术、经皮药物注射法、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。其中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的治本方法,而其他手术是减轻疼痛的治标手段。
微血管减压术
有人发现,92.5%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血管压迫神经根部,因此将压迫神经的血管垫开后,疼痛就会完全治愈。该手术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最好的方法,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。该方法可使95%以上的病人疼痛完全得到治愈,特点是术后立即止痛,不出现术后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。但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,特别是体质差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。手术风险包括颅神经损伤,如术后并发耳聋和面部麻痹;其他的并发症包括伤口区域的皮肤麻木、颅内血肿、伤口感染和脑脊液漏。但有经验的医生可把这些风险降至最低。
手法步骤:
常规消毒后,采用2%利多卡因作耳后标记线内浸润麻醉或全麻;
沿标记线作切口,用颅骨钻紧靠乙状窦后缘钻开一直径大约为2cm大的骨窗(将骨屑收集备用);
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小脑向后上方轻轻牵开,用2~3mm宽带吸引管的微型脑压板由此放入达三叉神经根部,自神经出脑桥处向远端探查血管压迫及其他病灶情况;
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夹放一块自体小肌片。将受血管压迫的神经包绕起来与血管隔开。此时嘱患者自己用手撞击扳机点及做平时易诱发疼痛的某些动作,若无疼痛则达到减压目的。逐层缝合关闭切口。